海洋浮游生物(marine plankton)是懸浮在水層中常隨水流移動的海洋生物。這類生物缺乏發(fā)達的運動器官,沒有或僅有微弱的游動能力;絕大多數(shù)個體很小,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其構造,只有個別種的個體甚大,如北極霞水母(Cyanea arctica)最大直徑可達 2米;種類繁多,隸屬于植物界和動物界大多數(shù)門類;數(shù)量很大,分布較廣,幾乎世界各海域都有。1887年,德國浮游生物學家V.亨森首先采用"Plankton”一詞專指浮游生物。該詞來自希臘文, 意為漂泊流浪。
取海水放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底下觀察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很多奇怪的小生物。有些會動的,叫做浮游動物;有些不動的,叫做浮游植物,又叫微藻。還有一些個體更小的,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得清楚,它們依靠分解有機物而生存,我們把它們叫做海洋細菌。
浮游生物是一群流浪者,它們終日隨波逐流,四海為家;沒有固定的生活場所。其中大多數(shù)還都是些隱士,很少有人能見到它們的真面目,因為它們實在太小了,只有1毫米的十分之幾或者百分之幾。這些生物的大小雖然微不足道,但它們在整個海洋生物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微藻的身體帶著不同的顏色,有綠色、黃色和褐色,形狀五花八門,無奇不有,有的呈圓盤狀,有的皇三角形,有的則呈花朵狀。90%以上的海洋植物是浮游藻類,根據(jù)它們的身體組成不同,又可以將它們分成藍藻、金藻、硅蕖和甲藻。這些微藻靠細胞里的色素吸收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,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,在良好的條件下它們能很快地繁殖起來。一個硅藻在理想的環(huán)境下不受限制的生長,八天之內(nèi)其繁殖的體積有地球那么大。當然自然界中有很多條件限制了它們的生長,它們不可能無限制的繁殖下去浮游藻中最主要的種類足硅藻和甲藻。硅藻的細胞壁含有硅質,死亡以后沉積到海底,形成海底軟泥的主要成分。化石硅藻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資料。在浮游植物當中,甲藻在數(shù)量上位居第二。它們的分布廣泛,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中是常見的優(yōu)勢種。赤潮主要是由甲藻引起的。